一、儀器特點及適用范圍
輸尿管內窺鏡是引進了國外先進技術設計制造的。輸尿管內窺鏡具有圖像清晰、亮度高、視野大、畸變小等特點:另外具有結構緊湊、配合良好、插入性好、操作方便等優點,是醫師進行輸尿管檢查和診斷的得力助手。該產品可與符合GB9706.19的各種攝像系統和冷光源配套使用。
輸尿管內窺鏡適用范圍:該產品經尿道通過膀胱進入輸尿管,用于輸尿管的觀察成像和診斷。
二、儀器組成:
由物鏡、鏡體、目鏡、導光接口、工作通道(灌流通道)組成。
表1 產品組成
NO |
系列 |
組件名稱/型號 |
產品組成特點 |
|
1 |
N2型 |
輸尿管內窺鏡 |
N244.008 |
輸尿管內窺鏡工作長度430mm,單器械通道間隙通液。 |
2 |
輸尿管內窺鏡 |
N243.008 |
輸尿管內窺鏡工作長度315mm,單器械通道間隙通液。 |
|
3 |
輸尿管內窺鏡 |
N234.706 |
輸尿管內窺鏡工作長度430mm,單器械通道間隙通液。 |
|
4 |
輸尿管內窺鏡 |
N233.706 |
輸尿管內窺鏡工作長度315mm,單器械通道間隙通液。 |
圖1 輸尿管內窺鏡外形結構示意圖
表2 輸尿管內窺鏡外形結構示意圖符號說明
NO |
符號 |
含義 |
備注 |
1 |
a |
鏡體 |
/ |
2 |
b |
導光接口 |
匹配于3.5mm~4mm的光纖直徑 |
3 |
c |
目鏡系統 |
/ |
5 |
d |
工作通道及灌流通道 |
工作通道為雙向進出水 |
6 |
e |
物鏡系統 |
適用于所有攝像系統 |
三:主要技術指標(見表3、4):
表3 外形尺寸
型號 |
最大插入外部直徑 |
最小器械孔道內徑 |
工作管長度L(mm) |
彎角 |
|
N2系列 |
N244.008 |
≤4.45mm |
≥1.7mm |
430 |
/ |
N243.008 |
≤4.45mm |
≥1.7mm |
315 |
||
N234.706 |
≤3.75mm |
≥1.4mm |
430 |
||
N233.706 |
≤3.75mm |
≥1.4mm |
315 |
||
注:未標注單位為(mm) |
表4 識別和參數
序號 |
內容 |
||||
1 |
1 光學性能 1.1 視場角和視向角 1.1.1 視場角 在工作距10mm處,N244.008、N243.008型視場角為80°,N234.706、N233.706型視場角為60°,允差±15%。 1.1.2 視向角 視向角為0°,允差±10°。 1.2 角分辨力 在工作距10mm處,視場中心角分辨力為0.6C/(°),設計允差-10%(上限不計)。在工作距10mm處,在最大視場高度的70%位置上四個正交方位的平均角分辨力應不低于0.54 C/(°)。 1.3 有效景深范圍 有效景深范圍為5mm~15mm。 1.4 視場質量 視場應無重影或鬼影、閃爍燈效應,無可見雜質、氣泡等缺陷。 1.5 顏色分辨力和色還原性 a)光學觀察鏡在A標準照明體下的顯色指數實測值應不小于60; b)光學觀察鏡在D65標準照明體下的顯色指數實測值應不小于60。 1.6 照明變化率 內窺鏡經滅菌消毒試驗后,其照明光路的光能積分透過率應保持穩定,用輸出光通量衡量,光通量變化率應不大于20%。 1.7 照明有效性 1.7.1 邊緣均勻性應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邊緣均勻度要求
1.7.2照明鏡體光效 照明鏡體光效ILeR的測定值應不小于0.1。 1.8 綜合光效 綜合鏡體光效SLeR的測定值應不小于0.001,綜合邊緣光效SLe-Z的測定值應不小于0.001。 1.9 光能傳遞效率——有效光度率 有效光度率的測定值應不大于1598 cd/(m2·lm)。 1.10 單位相對畸變 在工作視場形狀下單位相對畸變的控制量∣VU-Z∣應不大于50%,當∣VU-Z∣≤25%時畸變一致性差UV應不大于4%(絕對差),當∣VU-Z∣>25%時畸變一致性差UV應不大于16%(相對差)。 2.1.11 照明光源和觀察視場的重合性 在工作距離10mm處,照明光斑應充滿視場,無明顯的亮暗分界線。 |
相關產品
在線留言